“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复旦哲人专场系列”——复旦大学徐英瑾教授作报告

2022-05-16 文字:[] 点击:[]

5月15日19:00,哲学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徐英瑾教授在腾讯会议举办了“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第七讲——“边沁、罗尔斯与分配正义的算法化研究”。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景剑峰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徐英瑾,1978年生,2004年6月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重大社科项目“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首席专家。专长是人工智能哲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与知识论。曾在意大利与美国各进修一年。代表作《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工智能哲学的对话》(76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是国内目前最全面深入的关于人工智能哲学的研究著作。曾经获得第五届“思勉奖”(全国文科仅七位获奖)。目前,担任中国知识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18年担任“世界哲学大会”人工智能分会场主席。

徐教授从“电车难题”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哲学实验,证明了边沁的功利主义的社会资源分配理论无法向人工智能伦理学提供一个能够让我们兼得鱼与熊掌的思想方案;罗尔斯式的社会资源分配方案,即使是通过引入“无知之幕”与修补性的分配原则——“差异原则”(the difference principle),也依然是很难以一种可以被计算的方式实施。徐教授通过“电车难题的周处版本”说明德性论的算法化指数虽然比边沁的功利主义与罗尔斯的自由主义方案略高,但仍然很难通过某种算法化工程而成为人工智能伦理学的指导方案。最后,徐教授强调,几乎没有一种主流的规范伦理学立场可以被彻底地算法化,这一消极的结论虽然会给基于任何一种规范伦理学立场的机器伦理学方案投上阴影,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在“通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中使得一个独立运作的人工智能体最终具备接近人类水平的资源分配能力,而是需要海量的理论研究,这也为人类主体在未来社会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徐教授全面细致的讲解让大家对人工智能伦理学(ethic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广大师生了解到当前科技哲学界对人工智能伦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理解了科技伦理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到哲学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引领性作用。最后,徐教授回应了老师和学生们的线上提问,进一步解答了大家关于科技伦理的疑惑。本次讲座点赞不断,反响热烈,师生们在这次讲座中开拓了自身的学术视野,受益匪浅。

上一篇:“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复...       下一篇:“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复...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