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哲学学院邀请复旦大学鲁绍臣老师作学术讲座

2025-11-25 文字:[] 点击:[]

2025年11月20日下午,我校特邀复旦大学民族研究院暨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秘书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鲁绍臣老师来到内蒙古大学,在玉泉校区桃李创新空间作题为《情势的国家与复线的历史:马克思国家观的前沿研究与反思》的专题讲座。哲学学院张海燕老师主持本场讲座。

鲁老师以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深厚研究为基础,围绕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溯源、形式演变及其在全球化中的当代困境展开论述。在讲座中,他融合经典理论文本、前沿学派论争与具体历史情势分析,从“国家工具论”“国家衍生论”“国家相对自主论”到“情势国家”等多个理论维度,系统剖析了国家形式的复杂性与动态性,并对资本积累策略与霸权项目之间的张力进行了深刻阐释。

讲座伊始,鲁老师回顾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资产阶级国家是“管理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的经典论断,认为将国家看作是统治阶级工具的论点具有启发性,但需要随着具体情势而发展。接着鲁老师分析了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之间既共生又竞争的关系,指出虽然资本的共同目标是追求最大数量的剩余价值,但不同资本形态之间也同样为了剩余价值的分配而彼此进行着永无休止的内斗。国家并非简单地执行资产阶级的意志,而是在不同资本派系,甚至阶级力量之间进行调停、整合与妥协的复杂机制。

在对国家衍生论的相关辩论的介绍中,鲁老师讲到了著名的“帕舒卡尼斯问题”,即“为什么一个阶级的统治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也就是说,不再是部分人口对另一部分人口的实际服从?”。针对这一问题,鲁老师借助阿尔特瓦特的理论进一步分析了国家的四项一般职能,即提供法律与暴力垄断、组织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以法律调节民事纠纷,以及保障国家总资本参与全球竞争。现代国家不仅具有阶级统治的工具,也承担着多种社会公共职能,并介绍了普兰查斯的“相对自主论”。

鲁老师随后讲解接合与情势的国家理论,分析了对国家形式进行了三位分析,即代表形式、干预形式、制度形式,并分析了“霸权项目”与“积累策略”。霸权项目是在霸权阶级(或分支)领导下,通过政治、知识与道德实践,将特定利益与 “民族 - 大众” 纲领结合的行动方案,需牺牲霸权阶级短期利益、输送物质让步,且与积累策略存在差异。而积累策略核心集中在资本循环各环节。在积累策略上,鲁老师区分了经济支配与经济霸权。并着重介绍了霸权的分支的类型、内涵、变异与约束等内容。通过这样的分析手段,最终实现了对经济主义的突破。

“现代国家并非凌驾于历史之上的抽象框架,而是在情势中不断生成、不断被重塑的矛盾复合体。情势也不是国家的外部附属品,而是国家的现实存在本身。”鲁老师指出,对国家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经济结构的分析,也要注重对现实情势的分析,情势的形成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潜伏期、触发期和爆发期。最后,鲁老师指出,我们对于一个国家的分析既要注重分析现实情势不断生成、不断重塑的结构,也不能忽视作为结构的现实存在本身。情势和结构的关系不是一个预先给定、永恒不变的客观事实,而是一个被建构、被争夺和不断被重新定义的概念。

最后,鲁老师回归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强调国家是“多重规定性的动态联结”,反对任何形式的简化论。在全球化与数字资本主义时代,这一视角为我们理解国家转型、危机管理等问题提供了更为细腻的理论工具。

在讲座尾声,张海燕老师对鲁老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并致谢。通过严谨的理论梳理与丰富的历史案例分析,鲁绍臣老师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思想深刻、逻辑严密的前沿理论讲座,引发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当代政治形态与全球资本秩序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思考。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在互动环节中,与会学生踊跃提问,鲁老师也结合自身研究经验作出细致回应。本场讲座在现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许多同学表示受益匪浅,并期待未来能继续开展此类具有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的学术对话。

上一篇:哲学学院举办“爱智之旅•学术沙龙”分...       下一篇: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哲思漫行游园会精...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