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基地班成功举办优秀校友讲座——崔思朋:国脉民生:中国的农业与农业文明

2024-10-22 文字:[] 点击:[]

为了加强文史哲基地班建设,着力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邀请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崔思朋教授予2024年10月21日19:00在玉泉校区卓越楼0303教室为2024级文史哲基地班学生作“国脉民生:中国的农业与农业文明”专题讲座,讲座由该班学习委员姚伊蕊主持,班主任伊家慧老师出席。

崔思朋老师曾就读于我校2011级文史哲基地班,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扎根“第二故乡”,以社会经济史和环境变迁史为研究方向,研究视角聚焦北部边疆这方热土,力求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曾荣获2022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2023年北京市优秀博士毕业论文等奖项。

讲座正式开始后,崔老师首先指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朴素愿景,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体现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之后,崔老师详细讲述了来自古老东方的茶叶如何改变英国的命运,玉米、马铃薯、辣椒等外来作物如何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中国人如何运用智慧和勤劳将小麦由粒食改造为面食,中国人又是如何驯化大豆进而以植物蛋白弥补了动物蛋白的匮乏等典型案例。

接着,崔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将视野局限于“王侯将相”的宏大历史叙事,而是要多关注牵系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社会史,走进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洞察“小作物”背后的“大历史”。

最后,崔老师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从专业角度认真回应了同学们的求知之心。针对文史哲基地班的学科特点,崔老师建议同学们以超越目的性的眼光广泛阅读,以摒弃浮躁的内心深度阅读,由此应对学习过程中的迷茫与焦虑。面对同学们对选择研究方向的疑惑,崔老师提示大家要上好基础课,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之路提供必要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至此,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为同学们今后成长为学科背景宽、知识理论厚、学术视野广、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和从事文史哲学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型专门人才提供了有益指导。希望同学们传承优秀学长学姐的学术精神,自觉肩负使命,躬行践履,丈量大地,以自己的力量守护中华民族精神高地。







上一篇:会议预告 丨 “分析哲学前沿问题”工作...       下一篇:哲学学院组织学习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