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论文名称 |
期刊名称 |
期号 |
包庆德 |
生态哲学视域:绿色科技的规范与研究进展 |
社会科学辑刊 |
2008年第2期 |
包庆德 |
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态意识与环境教育 |
2008年第3期 |
|
包庆德 |
当代发展观演进的生态文明向度 |
科学技术哲学 |
2008年第3期 |
包庆德 |
生态和谐因素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述评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09年第1期 |
李笑春 曹叶军 |
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述评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09年第4期 |
陈智 |
论乌兰夫民族思想形成的条件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09年第5期 |
任玉凤 |
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的本土化尝试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09年第6期 |
李笑春 |
科学争论为什么而战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
2009年第6期 |
曹叶军 李笑春 |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生态补偿机制的理念转变 |
中国草地学报 |
2009年第6期 |
包庆德 李春娟 |
从“工具价值”到“内在价值”:自然价值论进展 |
科学技术哲学 |
2010年第1期 |
乌杰 |
民族和谐与系统观 |
系统科学学报 |
2010年第1期 |
张季平 李笑春 |
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0年第11期 |
包庆德 夏承伯 |
生态位:概念内涵的完善与外延辐射的拓展——纪念“生态位”提出100周年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0年第11期 |
曹叶军 |
试论作为一种元科学研究的科学社会学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0年第12期 |
包庆德 李春娟 |
关于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哲学反思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010年第5期 |
曹叶军 李笑春 |
草原生态补偿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为例 |
中国草地学报 |
2010年第7期 |
袁海军 |
从科学实践哲学到实践的科学哲学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3期 |
王强 |
论普罗提诺的本体论思想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6期 |
王强 |
论普罗提诺与奥利金的第二本体思想 |
社会科学辑刊 |
2011年第6期 |
尚建飞 |
郭象道德哲学引论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0年第3期 |
尚建飞 |
德性伦理学的特征 |
内蒙古大学 |
2010年第12期 |
赵东海 |
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述略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1期 |
许占军 |
试论康德先天综合判断及其可能性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6期 |
郭晓丽 |
钟泰与太古学派 |
人文论丛 |
2010年第6期 |
赵东海 |
简单性与复杂性关系三辩 |
系统科学学报 |
2010年第10期 |
赵东海 |
生态文明研究态势分析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0年第12期 |
包庆德 |
走向低碳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与伦理挑战 |
哲学动态 |
2010年第12期 |
赵东海 |
认识论中的事实文本和意义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0年第5期 |
王金柱 |
简单性:从历史偏爱到主体信念 |
系统科学学报 |
2011年第2期 |
景剑峰 |
论西方哲学史上是索菲亚观念及其转变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6期 |
李笑春 |
证伪与证实:旷世的伪争论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
2011年第3期 |
李笑春 |
戴维•佩珀的人类中心主义探究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3期 |
李笑春 曹叶军 |
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核心问题探析 |
中国草地学报 |
2011年第6期 |
李笑春 |
略论古希腊的自然观及其生态意蕴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1年第9期 |
包红梅 |
对蒙文医学普及图书的调查研究 |
自然辨证法通讯 |
2011年第6期 |
尚建飞 |
竹林玄学的价值理论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5期 |
尚建飞 |
先秦儒家公正理论的基本维度 |
人文杂志 |
2011年第2期 |
包庆德 |
评日本战后环境思想之研究——以日本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为核心 |
哲学研究 |
2011年第10期 |
包庆德 |
走向荒野的哲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及其主要学术思想评介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2011年第1期 |
包庆德 |
消费模式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011年第2期 |
包庆德 |
从“工业社会”到“生态社会”:生态现代化进展 |
内蒙古大学学报 |
2011年第3期 |
赵东海 |
生态文明的理论之维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
2011年第6期 |
包庆德 |
从遮蔽到彰显生态存在:生态意识新进展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1年第6期 |
王金柱 |
技术系统的意向性解释立场 |
2012年第1期 |
|
袁海军 |
“强纲领”、科学主义及其他 |
2012年第1期 |
|
包庆德 |
评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 |
2012年第4期 |
|
尚建飞 |
《老子》中的幸福观 |
2012年第4期 |
|
王金柱 |
技术系统复杂性的类型分析及设计启示 |
2012年第4期 |
|
包庆德 夏承伯 |
土地伦理: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先声——奥尔多·利奥波德及其环境伦理思想评介 |
2012年第5期 |
|
包庆德 |
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
2012年第6期 |
|
包庆德 刘源 |
提取地球资源的利息而非本金——读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 |
2012年第6期 |
|
包庆德 夏承伯 |
国家公园:自然生态资本保育的制度保障——重读约翰·缪尔的《我们的国家公园》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2年第6期 |
郭晓丽 |
钟泰《荀注订补》的文献学特色 |
国际儒学研究 |
2012年第12期 |
景剑峰 |
草原生态文明的系统美学建构 |
2013年第1期 |
|
武培培 包庆德 |
当代西方动物权利研究评述 |
2013年第1期 |
|
景剑峰 |
传统俄罗斯宇宙观中的两种自然及索菲亚——以谢·布尔加科夫的自然哲学为例 |
2013年第2期 |
|
包红梅 |
卢卡奇哲学思想的时代意义——基于《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再认识 |
2013年第3期 |
|
景剑峰 |
东正教文化中的索菲亚与圣子、圣灵、圣母——以谢·布尔加科夫的神学著述为据 |
2013年第3期 |
|
尚建飞 |
王弼的德性理论及其伦理思想 |
2013年第3期 |
|
王金柱 |
技术演进的意向与事实 |
2013年第4期 |
|
王金柱 |
审度技术的镜象维度 |
2013年第4期 |
|
王金柱 房静雅 |
殊途同归:人文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以刘易斯·芒福德和阿诺德·盖伦为例 |
2013年第5期 |
|
景剑峰 赵东海 |
原著选读课程在哲学专业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效果——以内蒙古大学本科哲学专业教改为例 |
2013年第6期 |
|
王金柱 |
技术复杂性的困境与反思 |
2013年第6期 |
|
郭晓丽 |
现代儒者的生存体验 |
儒学评论 |
2013年第11期 |
赵东海 |
审视人类中心主义的责任之维 |
2013年第11期 |
|
包庆德 张秀芬 |
《生态学基础》:对生态学从传统向现代的推进——纪念E.P.奥德姆诞辰100周年 |
2013年第12期 |
|
尚建飞 |
老子的公正理论 |
2014年第2期 |
|
张秀芬 包庆德 |
奥德姆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系统方法论价值——纪念EP奥德姆诞辰100周年 |
2014年第2期 |
|
尚建飞 |
从自然到本末:《老子道德经注》中的德性论 |
2014年第3期 |
|
王金柱 |
关联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
2014年第3期 |
|
王金柱 |
复杂性视阈下的风险技术探析 |
2014年第4期 |
|
杨泽 |
胡炳文“心外无理”思想初探 |
2014年第4期 |
|
袁海军 |
强纲领的“社会”概念及其方法论局限 |
2014年第4期 |
|
张海燕 |
异化劳动及其拓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哲学人类学维度 |
2014年第4期 |
|
包庆德 |
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生态哲学界的新探索——评卢风等著《生态文明新论》 |
2014年第5期 |
|
包庆德 |
评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若干基本问题 |
2014年第5期 |
|
夏承伯 包庆德 |
细腻报告文学话语背后深层生态主义逻辑——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生态哲学思想解读 |
2014年第5期 |
|
赵东海 王金辉 |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文明价值论研究 |
2014年第8期 |
|
赵东海 王金辉 |
论草原生态文明系统的价值协同 |
2014年第11期 |
|
包庆德 |
游牧文明:生存智慧及其生态维度研究评述 |
2015年第1期 |
|
袁海军 |
科学与民主:从建构主义到宪政主义 |
2015年第1期 |
|
曹成双 |
吉尔伯特·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理论辩护 |
2015年第3期 |
|
包红梅 |
论地方性知识的公众理解——以蒙古族公众对“希拉”的认识为例 |
2015年第4期 |
|
尚建飞 |
性修反德:庄子的德性理论 |
2015年第4期 |
|
王金柱 |
基于系统论的技术设计的简单性原则 |
2015年第4期 |
|
袁海军 |
论强纲领与科学哲学批判性的重建 |
2015年第4期 |
|
包庆德 朱蜡 |
人类生态思想史的卓越探索及其当代价值——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文本解读 |
2015年第5期 |
|
石旭 包庆德 |
生态危机的心态危机之根源及其研究价值 |
2015年第5期 |
|
夏承伯 包庆德 |
蕾切尔·卡逊“海洋三部曲”生态哲学思想之解读 |
2015年第5期 |
|
尚建飞 |
《管子》四篇中的理智德性与知识论思想 优先出版 |
2015年第6期 |
|
杨泽 |
论胡炳文易学的时中观 |
2015年第6期 |
|
张秀芬 包庆德 |
马克思物质变换范畴的生态维度研究评析 |
2015年第6期 |
|
包红梅 |
医学中的身体之多元性:以蒙医身体观为例 |
2015年第10期 |
|
尚建飞 |
道家德性论的基本特征 |
2015年第11期 |
|
包庆德 杨铮 |
天人合一:生态维度解读及其存在问题述评 |
2016年第1期 |
|
曹成双 |
儒家传统“礼制”中的三种等级:以荀子思想为例 优先出版 |
2016年第1期 |
|
尚建飞 |
弘道与乐:孔子幸福观的基本结构 |
2016年第1期 |
|
尚建飞 |
“因循自然”如何可能:《老子河上公章句》中的德性论 优先出版 |
2016年第2期 |
|
杨泽 |
胡炳文的道统观与学术倾向 |
2016年第2期 |
|
杨丽杰 包庆德 |
“传统思想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暨中国环境哲学与环境伦理学2015年年会”召开 |
2016年第4期 |
|
张秀芬 包庆德 |
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及其论辩之争 |
2016年第5期 |
|
夏承伯 包庆德 |
马克思生产力论的生态意蕴及其绿色向度 |
2016年第6期 |
|
王金柱 田振 |
风险技术初探 |
2016年第11期 |
|
盛立民 |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传统探究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2017年第1期
|
包庆德 |
2017年第3期 |
||
盛立民 |
文化工业受众的特质分析——基于法兰克福学派与伯明翰学派相比较的视角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7年第3期 |
邹海燕 |
诺曼·莱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的三个误解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2017年第3期
|
盛立民 |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关于文化概念的哲学阐释 |
教学与研究 |
2017年第4期 |
杨丽杰 包庆德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17年第3期 |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