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积累中实现思想创造
2025年11月6日下午,我校特邀中央民族大学知行讲席教授、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海锋来到内蒙古大学,在卓越楼一楼东报告厅作题为《在思想积累中实现思想创造——思想空间的拓展与学术论文的写作》的讲座。哲学学院院长盛立民主持本场讲座。
讲座内容回顾
王海锋教授聚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论文的写作问题,强调论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思想积累,即在文献积累和思想积累、学术生活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思想的创造,撰写高水平的学术理论文章。王海锋教授从文献阅读与思想积累、读书笔记与文献积累、学术期刊与思想积累、热点问题与思想积累、文献检索与思想积累、学术互动与思想积累、生命体验与思想积累七个方面讲授了学术论文撰写的具体方法,为哲学学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一课。

王海锋教授强调论文写作要从思想积累出发,从最基础的文献阅读出发,充分重视文献阅读的意义与方法,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提炼自身所需知识,系统分析与构建学术逻辑体系。王海锋教授强调,在阅读中要采用泛读与精读相结合、“波纹式阅读”等学习方法,以问题为中心,通过不断质疑和留下笔记,有目的地向前推进。“读而不写则空,写而不读则盲。”读书重在读书笔记,有助于哲学学习者摆脱“学而不思”的状态,通过记录阅读文本和自身思想体会,实现文献积累与思想发明,同时保留自己的学术历程,为学术生涯的规划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学术不是一个人在象牙塔里的游戏,哲学学习离不开思想交流。王海锋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基础专题”为例,说明思想积累与当下学术、社会与时政的相关性,强调自我的见解需要在与其他观点的碰撞中淬炼自身。这要求我们关注学术期刊与当下热点问题的相关信息与资料收集,充分利用现代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检索工具,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在交流与反思中提升自我的思想积累,实现思想创新。

人生阅历与社会使命、担当是思想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座的最后,王海锋教授强调了写作的生活根基。作为人文学科,“哲学是哲学家以个人的名义讲述人类性的故事。”哲学学习者应当尽心感受生活,体味人生,丰富的个人经历与生命体验,对于思想积累与学术创造有着无可替代的意义。在情动于中,言出于口,王海锋教授最终以孙正聿先生的格言作结:“‘真实’的学术研究,离不开厚重的‘三个积累’:一是文献积累,得道于心;二是思想积累,发明于心;三是生活积累,活化于心。”全场深受触动,掌声不断。

讲座尾声,盛立民院长对王海锋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并致谢。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师生们对于学术论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哲学学习”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具有重要的学术启发意义。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