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哲学学院于9月23日19:00在卓越楼DF0201成功举办“履践为径 知行互彰”社会实践分享会。哲学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张晓楠莅临指导。
首先,2023级哲学本科班李韵竹作为“银龄智护先锋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的成员,分享了上海老龄照护智能设备伦理问题调研,她从老人、家属和管理者的多重视角出发,得出“科技仅是工具,情感无法替代”的结论。她指出在调研过程中倾听不同声音的重要性,并强调要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与现实有机统一。
2023级哲学本科班钟圣典分享了在刘雨婷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绿色兴边富民实践活动,该活动聚焦于内蒙古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问题。她指出,团队在调研过程中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从初期的共同策划,到中期的实地走访牧民,再到后期的资料整理与总结,整个过程中团队展现了高度的合作精神与凝聚力。
接着,2024级文史哲基地班廖梓沣作为“敕勒联心向疆来”实践团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围绕“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安全稳定屏障”的号召所展开的实践活动。他每日坚持复盘,总结经验与收获,并进行多方访谈,以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在实践中,他逐渐体会到戍边民警坚守岗位的艰辛,对戍边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2024级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本科班聂树钊分享了自己参与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他在公益辅导中不仅深刻领悟到付出与传授知识的价值,更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真切感受到教育的温情。他指出,每一次答疑解惑都是知识的传递,每一次陪伴鼓励都是成长的共鸣。他在奉献中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为家乡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
2024文史哲基地班李柏琳参与了回民区2025年“青燕回巢”暑期大学生“返家乡”活动。她详细介绍了活动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自己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区青少年和居民提供服务的过程,展现了知识服务社会的活力。
紧接着,由2024级哲学本科班王焕然分享他的“返家乡”实践活动。他通过讲述晚自习辅导的经历,从陪伴而非灌输的角度出发,让我们重新领悟了教育的力量。同时,他还鼓励同学们持续自我提升,勇敢面对失败,在不断的试错中茁壮成长。
随后,同学们踊跃向各位代表提问,各位代表结合自身经验,深入浅出地逐一解答,并热情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探索自我、服务社会。
最后,张晓楠老师对本次分享会进行总结点评,她鼓励同学们走出校园积极参与实践。她指出,社会实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认知社会的关键窗口。她希望同学们能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持续在实践中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将哲学思维与社会现实深度融合,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学术素养与个人品德的双重提升。
本次分享会充分展现了哲学学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卓越风貌,每一个实践案例都生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深刻理念。期望同学们能以此次分享会为崭新起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