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伊利健康谷:农牧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的融合典范

2025-08-21 文字:[] 点击:[]


7月25日到26日,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青城绿行队在呼和浩特市开展了一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到中环产业园区、伊利健康谷以及城市展示中心,对其绿色能源、生态产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又仔细的走访调查,亲身去感受绿色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影响。

探秘中环产业园:绿色能源的创新高地

7月25日上午,在伊家慧老师的带领下,青城绿行队走进呼和浩特市中环产业园区。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调研过的地方,总书记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队员们先后参观了金山高新区展厅、中环晶体五期以及生产车间、欧晶科技展厅和厂区。

在金山高新区展厅,通过各种各样的展板、实物展示,还有工作人员详细的讲解,队员们对呼和浩特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布局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落实国家绿色战略、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的决心和行动力。

走进中环晶体五期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快速又高效地运转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大家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活力。技术人员详细地讲解了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以及单晶硅和光伏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情况,队员们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技术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大家感慨科技创新对绿色转型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深刻意识到“双碳”目标不只是国家的战略,更需要企业和每个人一起承担责任、付诸行动。

在欧晶科技展厅,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欧晶科技作为中环产业园的重要配套企业,专注于为光伏产业提供关键材料和技术服务,形成了完整的绿色产业链条。讲解员介绍的硅材料清洗和切削液循环利用技术,让队员们明白了资源高效利用对绿色发展有多重要。这次参观让大家认识到产业集群发展对推动绿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重大意义,也看到了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邂逅伊利健康谷:农牧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的融合典范

7月25日下午,队伍跟随伊家慧老师来到呼和浩特市伊利健康谷,参观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和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2014年,总书记来这里视察过,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保障和节日市场供应等情况。

十一年来,伊利牢记总书记嘱托,以“党建+创建”模式为引领,在健康谷用上了智能化设备、绿色环保工艺,还建立了严格的质量体系。队员们亲眼看到了现代化农牧业与绿色食品产业融合的独特魅力,从奶源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体现出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讲解员提到,牧场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智慧低碳管理系统,智能牛舍内配备了一系列智能化设备,包括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喂机器人、推料机器人等,让大家印象深刻。

伊利在生产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为了实现2050年全产业链碳中和的目标,伊利想出了“水足迹+碳足迹”的“双足迹"解决方案。奶牛甲烷排放是个全球性难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它占全球排放的18%,伊利通过创新饲料技术,成功把排放降低了20%-30%。更让队员们惊讶的是,伊利把废弃包装和边角料经过技术处理做成了环保垃圾桶,这种变废为宝的巧思让人很难忘。

同时,伊利积极推动奶业全链绿色发展,帮助农牧民增加收入,为乡村振兴出了一份力,很好地回应了总书记的期望。伊利表示,中国企业应尽快从唯财务利益角度转换到关注各相关方利益、追求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共同营造诚信、互利的新商业文明。

展望城市未来:呼和浩特市城市展示中心的绿色愿景

7月26日上午,队员们来到了呼和浩特市城市展示中心。这里用多媒体、沙盘、模型等多种方式,全面地展示了城市的规划、历史、生态和经济发展成就。队员们系统地回顾了呼和浩特从过去“风沙围城"到现在“绿水青山”的生态大变化过程,深切感受到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当地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作用。

在生态建设展区,队员们重点了解了呼和浩特推进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做法。他们认真学习了当地实施的五大生态战略,也就是森林草原建设保护、土地综合整治、河湖湿地修复、自然保护区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组组详细的数据,清楚地展示了这些战略对优化国土空间、修复生态的重要性。队员们看到了呼和浩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也对这座城市的绿色未来充满了信心。

实践感悟:观绿色发展成果,悟青年担当使命

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里,青城绿行队队员通过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到了呼和浩特市推进绿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这些经历给队员们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次实践活动当成新的起点,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带动更多人关注环保事业,参与环保实践。

上一篇:践履哲思丨知行新思宣讲团赴色气湾村开...       下一篇:怦然“新”动 “哲理”启程|2025级新生...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