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当代哲学研讨会

2025-07-08 文字:[] 点击:[]

“动词哲学”是赵汀阳的一个提议,来源于近些年他对形而上学问题的系列思考。传统形而上学将存在者(ens)限定在“本质-属性-样态”的秩序中,事物的实存(existentia)往往被确定为属性和样态的集合,本质(essentia)则取决于定义活动所依赖的标准(神学、经验论或先验论)。这属于以名词的分类学和语法关系去描述世界的尝试。无论是本质、样态或关系,只要在理性中具备肯定性要素,都可以将之确立为事物的实在性标准。但“关系”在哲学讨论内仅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方式来定义,并且往往处于存在论秩序的最末端。当代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埃留根纳的设定,“关系”范畴的重要性逐渐呈现出来,也许优先于其余范畴。“动词哲学”试图配合复杂科学去表达生成性的“涌现”(emergence),而不是描述逻辑主词与理性之间的认知结构。如此,世界中的事态就从事物(名词)与另一个事物(名词)的关系,转换为一个涌现(动词)与另一个涌现(动词)的关系(动态模型)。“动词哲学”的当代性主要体现在“以动态关系定位本质”乃至“以动态关系定位实存”:当人们从认知视域切换到更为朴素的自然视域,那么各类存在者的本质在进行相互定义,因此是被关系决定的因变量。

按照赵汀阳的设想,如果把存在论从研究普遍存在的神学视域收缩为人的视域,“何以存在”的问题就转化为人的创造问题,而因果关系就收缩为动词关系,这样一种收敛的存在论有可能更好地解释人的思维、存在和人文世界。


上一篇:哲学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荣获2024年度...       下一篇:哲学学院研究生党支部顺利完成支委会换...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