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礼〡哲学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改革教学模式 着力培养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2024-09-14 文字:[] 点击:[]

哲学学院学科传统悠久、理论积淀深厚、研究特色鲜明,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哲学研究和哲学人才培养重镇。1971年内蒙古大学设立哲学专业并开始招生,哲学专业是当年唯一招生的文科专业。1978年12月哲学系获批组建,至1979年3月正式组建,同年招收了79级哲学专业研究生班和蒙哲师资班。1980年开始招收哲学专业本科学生,并实现不间断招生。1996年,原哲学系与汉语言文学系、历史系一同并入新成立的人文学院。2008年2月哲学系独立组建哲学学院。哲学学院现有哲学(含自治区级教学改革实验基地——文史哲基地〔哲学方向〕)和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两个专业,拥有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学院学科发展历史)

哲学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围绕“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能力培养”两个核心问题,不断深化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方式、课程思政建设、课后阅读研讨、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内的全过程、全要素本科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哲学专业拔尖创新人才。

一、聚焦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引导专业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中去,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课程思政典型示范课和专业金课。

积极推进“二十大思想进课堂”,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师生座谈调研等方式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着力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打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鼓励老师参与课程思政教改项目、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相关教学活动。

2019年哲学学院被列为内蒙古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思政元素由硬嵌入升级为系统融入,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系列课程”三位一体的哲学专业课程思政体系,逐步完善了“专业+思政”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互动共进,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建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地区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品牌。

2.打造“经典+思政”育人模式。

哲学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经典+思政”的育人理念,根据专业学习需要,不断加大原著研读类课程的比重,并且系统开展“爱智之旅”经典读书会、“信仰•航标”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分享会、“周良优秀读书报告奖”评选等经典研读活动,发掘经典书目中的思政资源,建立经典思政资源库,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家国情怀深厚、道德素养高尚、专业功底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又红又专”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构建起“经典+思政”常态化、多样化、长效化育人机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3.党建引领思政。

学院思政育人从教学改革和党建引领双向推进,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和课程性质进行分类指导。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类思政元素,开展思政育人活动,将思政教育通过党建团建、志愿服务等方式融入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以隐性的形式创新本科教育方式方法。学院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土左旗联合建设“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乌兰夫故居”等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与呼和浩特市公交公司、呼和浩特市妇联等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并定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健全人格。

二、聚力培养质量,深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调整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重视哲学史和哲学原理“三史一论”的教学研究,坚持“史-论-著-专题”四位一体,主要培养学生转识成智、知行合一的能力,最终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毕业生具有知识系统完善、理论思维素养高、逻辑分析能力强、文字写作功底出色等优势。广泛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调整课程体系,建立更加符合哲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的课程板块设置:一论三史,以史带论,史论结合。教学按“哲学史-哲学原理-原著-哲学专题”四大课程板块,依序展开。强调哲学史的基础性(梳理知识线索、培养批判思维);凸显经典的本原地位(培养经典练阅读、训练哲学论证);以多样化满足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致力于更专业、更深入、更前沿、更自主的选择(激励自主研究、发现个性需要)。

2.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考核评价方式、课后自主研讨、学术能力培养等多方面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的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师教学方式,由“封闭式”“灌输式”“照本宣科”转为“问题—探究—论证”探究式,由单一课堂知识传授向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合作性学习、课程论文撰写、经典阅读、学术讲座等多环节教学结构转变。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后学习一体化,将课堂引导式教学和课外自主式学习、研究式探讨、经典式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改进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由一次性期末考核转向注重过程的结构性考核的学业评价方式。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实现课程教学与育人元素的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统一,大幅度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3.探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

2021年6月制定实施《哲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并在学院推行。基本方式是为本科三、四年级学生配备导师,导师均由在职教师担任,导师职责包括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创新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导师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根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4.重视本科生科研培养和学术交流。

学院坚持教授100%给本科生上课,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创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术交流,萃取学术前沿拓展学生学术视野。邀请国内外知名高校和机构的著名学者举办“科学与人文论坛”“爱智大讲堂”“爱智云讲堂”学术报告上百场,组织校内师生举办“爱智”青年讲堂、“闻道”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40余场。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和“挑战杯”等学术竞赛,近五年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21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7项、省级6项、校级54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

811716389859_.pic_hd

(哲学学院学生在“挑战杯”竞赛获国家级奖励)

(2024年5月,哲学学院本科生参加“马克思主义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讨会——首届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哲学专业本科生学术论坛”并获奖)

5.教学模式改革成果丰硕。

近五年哲学学院一流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学院共建设英汉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1个,主干核心课程16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门,2020年张吉维教授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1”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022年哲学学院两项成果荣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思政铸魂经典育人——“三强五化”文化经典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近五年学院教师累计获批教改相关项目9项,其中自治区级7项,校级2项,学院教学项目总经费达到80万元,发表教改论文3篇。

7be6440e27d13b0a1d11c5a1fb7abce微信图片_20211006171802

哲学学院教学成果)

三、聚能全面发展,深推哲学育人质效提升

1. 探索新文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哲学学院多年来参与文史哲基地的建设,重视文史哲基地班的教学工作,探索实施文史哲“深度交叉”“跨界融合”“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价值引领”的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形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基础拔尖创新文科学术人才。

学院积累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哲学+”为主导的新文科建设,2020年,与公共管理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合作建设PPE专业,旨在打破因学科孤立带来的理论短视与思维局限,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跨学科的方向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三个专业的理论与方法,集古典与创新为一体,立志于培养具有宽广视野和学术潜力的研究型人才、具有使命感领导力和家国情怀的区域领军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的行业精英。

2.创建“三强五化”文化经典思政育人新模式。

学院注重发挥学科特点优势,实施经典育人项目,探索和构建以文化经典研读活动强价值引领、强能力培养、强育人机制,以文化经典中蕴含的思政资源纯化理想信念、深化家国情怀、启化智力感悟、育化科学精神、润化实践行动的“三强五化”文化经典思政育人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哲学学院自2010年起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经典研读课程,课外又系统开展了“爱智之旅”经典读书会、“信仰•航标”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分享会、“周良优秀读书报告奖”评选等文化经典读书活动2000余场,每年线上线下参与读书活动的人数超过2000人次,每次近100名学生参加读书分享会,形成规模效应,可复制推广,发挥了文化经典育人的示范作用,被《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受到兄弟院校的关注与肯定。通过系列经典研读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政治领悟能力、文献阅读能力、专业外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联动第二课堂实施“红色耕读”大思政计划,举办以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为内容的主题团日活动,培育文化经典思想实验室、红色咖啡馆、“桃李书香”儿童经典读书活动、“青城红研”、红旅创意策划等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校宣传部、图书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等校内外单位合作推广文化经典育人活动,拓展育人渠道。

近五年哲学学院80%以上学生参加了文化经典读书活动,人均精读8部经典著作,读书会成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比例为90%以上。2018年,“‘爱智之旅’哲学经典读书会”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德育创新实践项目;2021年“内蒙古大学‘经典育人’课程思政团队建设研究”获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专项立项,“‘爱智之旅’文化经典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

3.三全育人成效显著。

近五年哲学学院本科生毕业当年升研率分别为60.0%、45.83%、51.10%、46%、43.48%,学生升研院校多数为985、211院校,2021年涌现出一个宿舍六位同学均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学霸宿舍,受到区内外媒体争相报道,这是2015年以来哲学学院第四次出现学霸宿舍。


(区内外媒体报道哲学学院学霸宿舍)

近五年哲学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2.5%、66.70%、84.4%、90%、91.3%,学生就业质量较好,就业单位对我院本科毕业生非常满意。

下一篇:哲学学院2024年秋季学期读书会情况表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