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复旦哲人专场系列”——复旦大学郭晓东教授作报告

2022-05-24 文字:[] 点击:[]

5月22日晚,哲学学院邀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郭晓东教授在腾讯会议开启了“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第九讲——“维新与守旧之争:《春秋董氏学》与《春秋繁露义证》对董仲舒的不同诠释”。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杨泽主持本场讲座。

郭晓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儒家经学与宋明理学,尤其擅长于《春秋》学与《四书》学的研究。著作有《识仁与定性――工夫论视域下的程明道哲学研究》、《宋明理学》(合著)、《经学、道学与经典诠释》、《戴氏论语注小疏》、《春秋公羊学史》(合著)等,另在《中国哲学史》、《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董仲舒与何休对《春秋公羊传》诠释之比较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春秋》三传学术通史”首席专家。

春秋学研究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郭晓东教授从康有为和苏舆的政治立场出发,剖析二者对同一位学术大家董仲舒、同一部学术著作《春秋繁露》持不同学术观点的原因。讲座开篇即直指问题所在,让我们注意到《春秋繁露义证》并非是纯粹的学术著作,而蕴含着作者的政治立场。紧接着,郭晓东教授聚焦“微言与口说”、“改制”两个重要问题,分析康有为和苏舆二人如何通过阐释董仲舒为自己的政治立场做理论辩护。与其他持守旧立场的翼教派学者不同,苏舆赞成董仲舒关于公羊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如《春秋》中确实拥有很多微言大义的空间及《春秋繁露》是得之于孔子、子夏代代相传的口说。但是,苏舆认为口说相传具有时代局限性,反对康有为将自己视为孔子在当时时代的口说传达者,以此为维新变法作辩护。苏舆对改制的看法也是如此。他认为董仲舒的改制、以《春秋》当新王是基于时代需要、尊孔需要,所改变的是正朔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礼节,而非像康有为所说具有实际政治内涵的改制,以此来反对康有为提出的仁义礼乐之道的改变。

讲座的最后,郭晓东教授回应了同学们的线上提问。郭教授的讲座可谓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让我们了解到《春秋繁露义证》的写作背景,知人而后论事。哲学学院副院长杨泽对本次报告进行总结并对郭晓东教授表达感谢。至此,“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复旦哲人专场系列”9场讲座全部圆满结束!

上一篇:“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爱智云讲堂——复...       下一篇:知往鉴来,砺行致远|哲学学院成功举办...

(C) 2001-2013 ? 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 | phil.imu.edu.cn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艺术楼| 邮政编码/Postcode:010070

传真/Fax:86 471 4996391 | 电子邮件/email:xzgllwdb@163.com  蒙ICP16002391号-1